在西濠河之滨长大的我,对家乡的这条护城河有着一份特别的情感。时光荏苒,六七十年过去了,虽然那些老街、小巷、古桥、民居已在旧貌换新颜中没有了踪影,我也从孩童变为年逾古稀的老人,但一直家居濠水旁、生活在濠水边的我,对少年时代在西北濠河之滨度过的春夏秋冬,却有着抹不去的记忆。 ' A来: X4 i e源:濠8 \5 J滨6 A) r论5 [坛* C3 U4 V" yBBs.0513.org' C* j* B* IBBS.0513.org" B
}4 d+ ZBBs.0513.org( c1 g! |* cBBs.0513.org- t6 wbbs.0513.org8 Q二十世纪的四五十年代,我家住在南通城西门外彭家巷十八号的一个大杂院里。出前门走出曲曲弯弯的彭家巷,向北跨过几米宽的西大街,穿过祭坛巷或曹家巷,便可到达西濠河边上的西北河梢空地,站在停泊着许多小船的河岸上,向北看去是一片浩荡的水面, 远远地可以看到对河高岸上的红庙子,那是一座不大的土地庙,庙前两根木头旗杆上还常常飘舞着长长的旌旗。从家里出后门是江家园巷,往北走也是西大街。向南走不多远就是花岗石拱桥起凤桥,当地人都叫它丰乐桥。桥下的古盐运河——起凤河,终年流淌着进出濠河的一拨拨活水。踏着起凤河西南河沿的碎石路,走上一二百米便看到了横跨河口的“淮南第一长桥”跃龙桥。从大木排巷转弯抹角向西出巷口再向南,就可以走上高高的跃龙桥。过了这座长十多丈的大桥,西南濠河上的“五公园”,也就在眼前了。 5 TBBs.0513.org. q0 r" s来; @% W8 L源:濠2 D! Z! }滨# s/ M论5 P. _坛8 y3 g+ W来5 o9 ]源:濠- j滨4 w- g+ B论' X0 X8 H坛! D! b
4 u+ OBBs.0513.org! [" F4 T4 _bbs.0513.org6 h2 V' ]! v* q. t濠0 q滨1 ?论# L' R2 R坛1 ~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,房东要收回彭家巷的房子自己住,我家就迁居到了城里的官地街四十二号,住得离西濠河更近了。从后门口的小巷里西行一二十米,越过环城马路就到了西北濠河的一处水码头。那儿是日杂公司的一个仓库,到处堆放着芦苇、竹梢、木板之类,河里还有大片的木排、竹筏。河边的水踏子、水跳板,是那一带居民淘米、洗菜、汰衣、挑水的地方。河畔的一些空地则是孩子们游玩的场地,也是我们到濠河里游泳下水的地点。 6 f濠+ \5 W滨. j$ M+ ?论9 t3 G" U坛/ A3 @) d" B濠3 _4 C- V滨" b论4 v) D9 O坛0 @" V% x来9 f源:濠$ U滨% L3 P$ S论 K2 F' Q坛: {
6 r8 {BBS.0513.org; r* e+ {1 `( r濠6 {, E9 V滨5 [论+ Z. P! `坛. J' m& P. D濠1 Z/ t滨$ K8 k2 G论' H: R坛8 t/ _春天,濠河上刮起连绵的风,这是放风筝的季节。家门口起凤桥畔那个叫灰场的空地上,便飘起了大大小小、形形色色的风筝、纸鹞。起先,我和弟弟们放学后,用旧洋袜拆成细线便去灰场上放“芦花鹞子”“豆腐佬儿”,看着小小飞行器东摇西晃地窜升,大家高兴得跳啊、叫啊,几乎忘掉了一切。当我们的纸鹞在高度上超过了其他的小朋友后,便觉得这些小玩意儿不过瘾了。后来,我们用芦苇破成篾片,扎了一只尺把长的“六角鹞子”,就觉得小小的灰场已经施展不开了。星期天一早,便从母亲的针线匾里偷拿一两只棉线球,一阵风似地向西北濠滨的查儿坝桥奔去。那儿沿河边有一处空旷的乱坟场,人们常在那里放几尺高的大型哨口风筝,彻夜的嗡嗡响声会覆盖整个西城区的上空,常常闹得老人睡不着觉,但那是我们小兄弟们很想去一显身手的地方。我们从祭坛巷向北,出养济院东巷北口就到了查儿坝桥。可惜好景不长,究竟是牵得过猛,还是棉线不牢,我们放的六角鹞子竟然断了线,乘着风儿忽忽悠悠地飘落到了濠河边。大伙儿又一窝蜂似的赶到河岸上,拾起遍体鳞伤的小玩意,无奈地哼着自我解嘲的民谣“鹞子上了天,落到城河边……”一溜烟儿地打马回朝。 9 bBBS.0513.org x1 J$ s0 f4 SBBS.0513.org K2 E, u% ~. KBBs.0513.org s% w/ [除了去放鹞子,查儿坝桥往北的濠河西岸,还是我们去北土山游玩的一条通道。如果星期天碰上了风和日丽的好天气,我们几个小兄弟就会早早出门,沿着濠西岸边的土路,向着北土山进发。偶尔,我们会停下脚步,去河边捉捉虾蟆乌子(蝌蚪),或是看看北濠河上的农家小船,只见戴草帽的青年农夫,手持一丈多长的竹篙子,一插到水底,只剩下尺把,得弯起身子顺手一推,才能把船儿推向前进。我们都十分惊奇,北濠河的水原来有这么深哪!有时,小船儿快速撑过芦苇滩时,会扑棱棱地惊起一群野鸭,大家也会惊讶地叫唤起来,待看到野鸭在濠河上空转了几圈,飞进了远处的苇丛,才继续自己的行程。 , P9 D% b濠% S: H滨) e论# `; |坛0 f# U! W ZBBS.0513.org: _- I. B- O' @/ xBBS.0513.org& u
. m6 S3 xBBs.0513.org1 I$ ~" a+ a/ i濠* H滨8 k论- ^4 m, p坛: H# ^" x u, O来+ e源:濠5 z滨9 I! O论" f, o坛* o过了红庙子桥,就到了郊野的乡下。农村小路的两旁,都是高高的沟岸草,拨开草丛才能见到清澈见底的河水、成群结队的小鱼,才发现对岸有石踏子下的水跳板,还有岸上大树下的农家茅屋。家里穷,我们没有零食可吃,小草嫩芽“茅茅针”也能使嘴巴咀嚼个不停;我们没有玩具,就用芦苇叶子包成个喇叭筒形的芦苇哨子,“呜噜噜”地吹个不停;有时还操着芦苇做成的长矛,一个个排着队形向前走。当我们来到了一大片的蔬菜田时,便看到那高耸的北土山了。其实,这个所谓的“山”并不高,一个用石头驳成的大土墩上,建起了一座城门楼子似的楼阁,加上上坡的几十级石阶,也就是个20多米高,只相当于如今四五层的居民楼。但在当时,空旷的田野里有那么一座高高的楼阁,已经是够显眼的了,所以在城里的北极阁上就能看到这座北土山(北土山是当时地方上习惯的叫法,我们长大了才知道它的正式名称叫钟秀山),山上的楼阁叫碧霞阁,垒土始建于明朝嘉靖、隆庆年间。我们经过路边的一座叫宝峰庄的尼姑庵,向北走不多远便到了北土山的跟前,从朝东的大门进入,没见有什么人看管。院子里杂草丛生,有几株银杏、松柏之类。沿石阶而上,两旁却有桃花盛开。进入碧霞阁的底层,三开间的大厅里空荡荡的,已经没有什么摆饰陈设。见两边有木板楼梯,我们几个踏着吱吱作响的楼梯,小心翼翼地登上了顶楼。四面的窗户均已残破,窗外的景色一览无余。 $ @$ K来* s源:濠$ U' i滨* d* a% g论: ~坛9 f; g* g+ @& {BBS.0513.org, L6 b, e+ P5 Obbs.0513.org4 K7 O
& f来9 J& [& @源:濠1 s# u滨! j论9 ^坛, A6 I- L& EBBS.0513.org* h# _8 Q1 }6 O/ ybbs.0513.org- D朝北望去,广袤的田野一望无际,农家草屋星罗棋布,不远处有一条横贯东西的长长河流。据说这条叫横河的河道上,自古建有一座花岗岩拱形结构的横河桥,供人们南来北往。抗日战争期间,这座桥被日本鬼子炸毁,从此行人只能靠摆渡船过河。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,横河沿线拓宽开挖成通吕运河的入江河口一段,这条被湮没的古河道就渐渐淡忘在人们的记忆中。 ; i7 n0 P来2 P8 y源:濠# M7 q# V滨. N$ d论3 L: v坛* m9 }& Y( F* XBBS.0513.org9 z6 \; h0 }来# n源:濠+ x( \滨+ i论, ?坛/ C3 g
" ?濠- N4 j' Q滨4 @论& _! b9 x坛2 ?3 s" X9 a/ fBBs.0513.org1 ]0 TBBs.0513.org( l朝南望去,南通的城北近在眼前,天宁寺的光孝塔、十字街的钟楼、更远的文峰塔等南通城的制高点建筑,尽收眼底。乃至十多里外黛色的狼五山,也一字儿排开铺设在南方的地平线上,令人心旷神怡。据说当年按照风水先生的意见,北土山也垒有5个土墩,和远处的五山相对峙,以保通州城的平安,但到20个世纪中叶,除了碧霞阁所在土山尚存,其余4个土墩已是踪影全无。到了20世纪的80年代中期,钟秀山碧霞阁被拆除,在那里建设了钟秀山烈士陵园。但当时给我们印象最深的,却是南窗下那几棵怒放鲜花的白玉兰,前院的绿色掩映中,那阳光下缀满枝梢的玉兰花,洁白无瑕,分外妖娆,毫不吝啬地让我们这些穷孩子,也来享受大自然的无比美丽。 8 y! RBBS.0513.org/ ]5 X$ |( F. Y濠- I滨) G论4 w坛" ^7 W来7 Q9 s源:濠5 h1 p滨) ?& x论 s% h坛4 [9 R
- c) FBBs.0513.org F( k. G4 Qbbs.0513.org& W5 `4 _来! E- i源:濠9 V. e9 H滨( N' u% b论/ D坛; S从北土山出来,我们又会到旁边的退公墓去转上一圈。自号退庵的张詧,是张謇的哥哥,本地人叫他张三先生,他死后的墓园就在北土山正西约100多米处。占地虽然不太大,但四周整齐的围栏、水泥的墓道、磨石子的墓茔,还是有着大户人家的气派。我们所感兴趣的是那里面郁郁葱葱的树木,特别是墓园后面的几棵大雪松,那是我们比赛登高的好地方。这些雪松的枝干从离地面一二尺开始,交叉着一层层向上直到树梢,我们便各自选一棵树,吆喝着一节节地攀援而上,直到十多米的高处,坐在树干上遥相呼应,炫耀自己的胆气和本领。 + Xbbs.0513.org5 ~# V. S: HBBS.0513.org8 {& ?0 v4 i" o5 TBBs.0513.org2 K- D
! z来; M, P源:濠0 ~ V: P滨% D论5 P! _坛) c: t2 {bbs.0513.org* r* N) i/ d濠3 O滨% m论2 }% B& W坛& e这类冒险活动,是我们小时候的一种癖好。我们读书的跃龙桥小学对面,有一大片农田和一些农家的住房,田的西侧有一条宽阔的马家河,过了河就是明代户部尚书马坤的墓园马家坟。我们几个贪玩的同学,放学后常不及时回家,三五成群地从盐仓坝后面窜进马家坟。那里的墓园较大,有石人石马、牌楼牌坊,又有上面能奔跑的高高砾石围栏,四边还有灌木丛和高大的树木,好躲难找、好跑难追,是一个捉迷藏的理想场所,也是我们练习“飞檐走壁”功夫和在树枝上弹来跳去本领的地方。我们知道桑树的韧性很强,所以爬上树采吃桑果后,就会抱住高枝垂滑落地,虽然也有摔得鼻青眼肿的,但爬起来再上,乐此不疲,从不叫苦。如今回想起来,爬树登高是很危险的一类游戏。但也许正是这种摔打磨练,我们在以后的人生中,才有了比较强壮的体魄和战胜困难的勇气。 - {% `" x濠% f3 E5 u滨5 Y论# A0 s: i坛6 F* I濠; J. V滨. S7 w论 {$ l坛) A6 j来( S源:濠+ x滨: v论( e坛) o N
. ^* [濠* n8 m滨0 T8 ~7 p论; b) f坛* x# S# R+ iBBs.0513.org8 L, L& {8 }来+ h- U源:濠/ o滨$ G" J论, f* m4 Z坛* a# u夏天,是濠滨孩子们最为忙碌的季节,特别是在长达两个月的暑假里,游泳、捕捞、捉虫、下乡、乘凉,从早到晚,不亦乐乎,虽然一个个被太阳晒得皮肤铁黑,被毒虫叮得满腿疮疖,但这却是我们十分快乐的时候。 ) W2 K, j濠5 f滨# f论2 G2 O0 N坛 n, v1 n濠 ]( ~滨# j: S$ c论( H, ?坛2 {% e濠( D" ^滨5 N6 k论( d7 A& D坛3 }2 F
0 l+ vBBs.0513.org8 c7 L6 t濠7 n滨, Y论5 r坛* c: k6 kbbs.0513.org+ x9 W) E起凤桥河,是我少时经常游泳的地方。自古这是一条沟通濠河和通扬运河的主干河流,既有水上运输之功能,也有调节旱涝之效益。里下河发水了,部分洪水从通扬运河经起凤河流入西濠河,再分流濠河水系的各分支,或是经任港河下泄入江;如泰地区有了旱情,濠河从长江大潮引来的水,也源源不断地从起凤河输入通扬运河,帮助缓解内陆之旱象。因此,这是一条船只南来北往、河水奔涌不息的重要河道。因桥西的一块水面比较开阔,涨潮的时候,水质也比较好,适合游泳;虽然那里的船只较多,容易发生危险,但正是锻练我们胆量的好地方。 ( Z/ u* a濠+ J M滨3 T论5 Q坛5 M) z1 [濠( K! f滨/ p* z5 A论0 f. {& X坛/ n. gbbs.0513.org3 a+ G
3 dBBS.0513.org. d9 u' ?: mbbs.0513.org8 J7 P8 S% T0 qBBS.0513.org$ G0 `' i大暑天的早晨,涨潮了,江水来了。小兄弟们经常是喝上一碗薄薄的粯子粥,赤膊子、短裤头,就窜出前门溜到起凤桥下的水码头,一个个地纵身下河,加入到游泳的队伍中。虽然都是“扑通、扑通”的“狗爬式”,但我们却是如鱼入水,一会儿游到对岸,一会儿躲在农家菜船、草船的后舷下歇把力,偶尔瓜船上掉下个把坏瓜,我们也会捡来掏掏干净分了吃。看到有少年从起凤桥上跳水,我们也不甘示弱地冲上桥去,闭上双眼,用手捏住鼻子、护住下部,头朝上脚往下直插水中,一下子就进入了桥底冰冷的深水里,再使出浑身力气迅速上浮,大人们看了心惊肉跳,我们却是若无其事。有时我们还会乘船家不注意的时候,偷偷躲在大船的后面,跟着北上盐仓坝、端平桥,南下跃龙桥、小码头,有船跟就再回头,没船可跟就上岸跑回家。到家把短裤头一洗、一换,就拿起绑着袜筒自制捕虫网的长竹杆出了门。去跃龙桥南的芦菲厂、痘神殿后的小树林、凌家倒墙北边的河塘边……寻找树多而假粒(蝉)叫得最响的地方。等到一只只假粒(蝉)落了网,太阳已经到了头顶,该回家吃饭了。 ; g4 z3 eBBs.0513.org3 n/ O5 R! ?bbs.0513.org1 v: n& C) j/ O来- M源:濠2 ]滨8 i论( y; |" s坛( h+ v
. ?濠' l滨7 o {论4 |坛+ |) y( l, R2 DBBs.0513.org) P$ d3 b2 v濠/ O滨2 m: Q2 M论, i i& l坛7 J有一天下午,大家决定去西公园全昌机器厂的废铁屑堆去捡断了的钢锯条,回来磨成小刀,可以裁纸、削铅笔、做手工。过了西被闸不远,就会听到这家马路边工厂的机器轰鸣声。我们趁没人注意时,在门口的铁屑堆里悄悄地翻出几根断锯条,马上溜之大吉,然后就近到西被闸的水泥栏杆上去加工打磨。如果遇到长江涨潮,西被闸开闸进水,我们就会爬在栏杆上,饶有兴趣地观看这挺有意思的事情。潮来时,任港河的水位渐高,一旦和濠河水位持平,闸工便松开压住闸门的木桩,从两边下钢缆铁钩,用绞关把闸门木栓一根根地吊起,放置在闸边的空地上,越涨越高的江水就毫无阻拦地大量流入濠河。待到濠河灌满了,江水也要退潮了,闸工们又立即把闸门木栓一根根的放下,再压得实实的不让河水外泄。 # p来: G$ e0 U源:濠! \滨/ ]8 G( e论# R- d坛( t6 _( }濠; ]+ h5 P滨3 H/ X* E论- j- M2 Q坛& Y. I0 L% ZBBs.0513.org6 p
. F5 Q& F濠% j滨) [论7 V* |* u坛' d; C5 g濠 l/ u# E滨7 G1 E T论/ F y坛- U0 g* o/ hBBs.0513.org' c; d在江水进入濠河的时候,是渔人张开大网捕捞鱼虾的大好时机,这也是我们最感兴趣的事情。在西被闸的外口,两面都张有四角拉网,网角都用系在栏杆上的绳索拉住,放下沉入水中,过几分钟就拉起来一次。我们常听人们说:“十网九网空,一网就成功”,是说不可能次次都有鱼入网。但长江潮水来时,那真是网网不空,有江鱼、也有河鱼,如鳊鱼、鲫鱼、白条、白鲢……进了网都能拉上来,但有的鱼就得十分小心,如弹跳力极强的鲻鱼,进了网也有可能飞回水中,就得慢慢地收网,等到了网底想弹也弹不出去了。我们还看到网上过小河豚,那肚子一涨气像个白气球般浮上水面;还有钻在网里拉不出来的鳗鱼、钳在网上不放松的大螃蟹,让我们看得都忘记了回家。 , d来! ? _% q源:濠% h滨1 |0 z论* u- \ ]坛5 G4 W7 O3 Ibbs.0513.org5 b8 ]3 u7 t, \濠( J) G" J滨) f论* ?' O; M坛8 S0 O
8 W来1 y5 V源:濠# {滨+ ?( y# h论% g0 j坛. ^' |# z) h来1 ?0 o源:濠, e& |$ C滨, W! k y论& L- ~8 |坛9 v ~* T来& D源:濠: n; T$ t滨: [1 Q8 a论7 h/ B7 o坛9 j' a晚饭后,家里实在是热得待不下去,天井里也没有风,小兄弟几个搬起条凳,扛起门板,趁着天还未黑,赶紧到起凤桥旁的灰场上占个靠河边的好位置,搁铺乘凉。尽管灰场上暑气未消,几个人挤在一张铺上并不凉快,但也许是白天太辛苦,一会儿就都进入了梦乡。后来,听说跃龙桥上没有蚊子,风也比较大,有人在上面乘凉过夜。我也曾经去试过,但那桥板之间的洞眼,从身边走过人的脚步声,让我不能安心入眠,只好卷起破席子回转。 4 p% S濠: m! O滨: o论% s7 w坛% B% _ 0 `& ], F来: S, k+ ^源:濠7 {4 x滨& J' G论7 i坛" k1 ~
/ @% s' jBBS.0513.org( c% [( B 4 H( wBBS.0513.org1 m7 }4 @
8612ecf09dd495636ffa4142fc206758.jpg (173.5 KB, 下载次数: 205)
下载附件 [url=]保存到相册[/url] : m3 B* l来3 r源:濠- A% Z! ]滨" M8 K论' D% o2 v坛& c 2016-4-22 10:53 上传
) }( ^濠/ O滨& Y论* Y坛; F/ K
) B/ g濠/ J- W$ O滨; Z a论& Z* z, z坛! \' ~) g濠2 g( v滨9 \6 W2 V论0 F坛" \" c4 r g5 fBBS.0513.org ?! C$ c家搬到城里官地街时,我已经是个中学生了,虽然没有了小时候的任性和顽皮,但对濠河依然是一往情深。每年的夏天,我几乎天天泡在西濠河里,既可以消暑和锻炼身体,也可以为家庭承担一份责任。我和大弟在濠河里游泳,还可以摸河蚌、采蚬子。每人从家里拿一只木盆,用根长绳牵在手膀子上,下河以后游向河心有浅滩的地方,那里的水底有淤泥,脚踩下去碰到尖尖的硬物,就知道下面有河蚌,一个猛子扎下去用手轻轻一抠,一只蚌就到手了。有时河底还有成堆的小蚬子,用手一捧就是几十个;木排和石驳子上也爬满了螺蛳,一撸就有一大把。我们下水一两个小时,就能装上大半木盆。回到家中,先要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,然后劈的劈、剪的剪、洗的洗,饭桌上就有了红烧河蚌、蚬子鸡毛菜汤、五香螺儿等美味佳肴,改善了伙食,一家人也吃得高高兴兴的。
& vBBS.0513.org. m" g! b7 e9 dBBs.0513.org" N8 H" ^( l: a来& x) U$ g源:濠6 ^滨( h3 ?论* \2 d坛3 p9 {
" J) cbbs.0513.org2 P4 Y+ R$ C" V6 E来& E+ T源:濠: l6 ~ B滨& F" n论* H- z4 o坛7 ^# {3 W' E8 G来. i$ J% }源:濠" ^" M滨; Q2 |论" E |, R坛6 M: K秋天,开学了,天气渐渐转凉,濠滨孩子的游兴也渐渐地淡了。主要的喜好是钓鱼和捉蟋蟀。 ( N来! \# M8 k源:濠; A, A滨) A论; N$ ?坛, I+ z! @来7 y! F源:濠! |滨/ \$ O论: B: s坛4 B6 S濠( _滨( f9 Z论: C# _$ x坛5 G
]bbs.0513.org+ i) B: r0 ^0 H) J濠* z滨9 N. }% p论% \+ p坛7 @8 z& h xbbs.0513.org: _- ?我家附近的西北濠河里,停靠着一扎扎的木排,木排与木排之间有些缝隙,这是人们钓鱼的好场所。由于没有什么风浪,投放饵料的位置不会变化,用个小凳子往排上一坐,耐心等待鱼儿上钩,是很闲适的事,所以总有不少人在那儿垂钓。不甘寂寞的我们,也从日杂仓库的竹木堆里抽出几支细竹梢,那是扎竹扫帚用的,虽然不长,但在木排上用来钓鱼却很实用。钩线也是自己动手制作,用缝衣针烧红了弯成钩,从家里针线匾子里的洋线球上抽线,剥出大蒜头儿中间的杆子作浮子,再把牙膏壳铅皮剪成条条校轻重,一根钓杆就做成了。虽然简陋,还有咬了钩的鱼经常滑脱,但兄弟俩半天钓上十来条银白的江水鲫儿,是不成问题的。 7 c濠& d4 E" z滨. F, Y1 @论! R7 a坛8 V- C* i! Nbbs.0513.org/ h. ~ z1 W8 RBBS.0513.org# I' I9 ]
# ^来* n源:濠* H/ u7 }滨# g8 B论0 }坛9 ?- a6 sbbs.0513.org) g/ ?) |' J来2 c源:濠; @5 A. q滨$ l论4 J' z" W坛* Y深秋时节,濠河上空人字形的大雁匆匆南飞了,河面盘旋的燕子也越来越少了,濠滨角角落落里的秋虫就叫开了,唧唧声中最喋喋不休的是蟋蟀。星期天,我们到草地里摘上几根长长的蛐蛐草,把头子上揉捻成毛绒绒的,在巷子里寻找有蟋蟀叫声的墙缝,然后把草捻子塞进有洞眼里,不断地抽动和骚扰,蟋蟀会从旁边的洞口外逃。如果是两尾的雄蟋蟀,我们就会立即扑上去,有用小铁丝网子罩的,也有用手捉的,捉到了就放进小火柴盒子里。有时,蟋蟀三蹦两跳地躲进了砖头堆,我们会不厌其烦地把碎砖一块块地翻开,直至到手为止。我们把捉来的蟋蟀分别放进大大小小的玻璃瓶子里,然后让它们一对对的进行角斗,再按战绩有的淘汰,有的编上号码,根据外形特征取名,有什么“大头麻青”“鸟头紫背”“红钳黑翅”之类,还有从厕所附近捕捉到的称之谓“臭钳”等。得知邻居家的孩子养有蟋蟀,便会带上几只去邻居家挑战,如果能把对方的咬翻在地,又鸣翅高奏凯歌,那我们得胜的狂喜就无法形容了。蟋蟀的寿命较短,养在家里,给点饭粒,过不了冬天就会渐渐死去。 O \0 T来9 [源:濠+ Z( {滨) `+ X( f论0 m坛0 }6 ]# J. y濠$ V! u; k滨$ B( x0 m论1 G/ `坛6 w0 ]2 w/ bbbs.0513.org% Z
9 }! B' L濠$ l# X滨- u9 r8 C论" e3 a/ p坛3 g: t3 ?1 Q% Gbbs.0513.org4 Z6 ^) A+ E' K来# B源:濠4 j* |滨! w; v' g论0 H坛) v冬天,濠河周边特别寒冷。加上那时的贫困、营养不良、衣服不能御寒,使人感觉分外地冷。濠河结上厚厚的冰,好多天都不能融化。西濠冰封,一派萧杀,我们却不因寒风凛冽而躲在家中,听说西北河梢有人在那里打冰飘,就马上带了瓦片去参加,比谁的玩意儿在冰上滑得更远。不一会儿,濠河冰面的一角,就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砖头、瓦片和冰块。我们还去跃龙桥小学前面的小河上去练溜冰,因为那儿的水浅,冻得实在,不会开裂。但踏着冰块东溜西窜也是险象环生,往往摔得爬不起身来。然而,对我们这些穷孩子来说,在数九寒冬的季节里,这却是少有的快乐时刻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