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費論壇 繁體 | 簡體
Sclub交友聊天~加入聊天室當版主
分享
返回列表 发帖

牛人财小迷

第一回   傻大胡五旬得娇女  笨小迷一掌才开言



话说秦北有一小县,名曰:“米脂”。城东有一豆腐坊,掌柜的姓财,在家排行老大,故叫财大。邻们见其一脸的大胡子,常喊之:“财大胡”。这财大胡五十多岁,只有一个老伴叫媚娘,这媚娘脾气大,见谁都是气呼呼的,邻人又叫她媚气粗。好!这两口子加一起就财大气粗了。

再说这财大胡和媚娘到了五十多岁,还没有一儿半女,气得这媚娘一见财大胡就吵闹,“你没有本事也就罢了,你看看,有个闺女就有半子之劳,你我都五十多了,还没儿没女,以后我们要是有个三病六痛可怎么办呢?你不会赌气养一个吗!”财大胡说,“这有赌气生一个的么?地不好,种什么都是白费劲!”

俩人就这样天天吵吵闹闹,赶到财大胡五十五岁,竟然得了个又白又胖的女儿。老两口子这份儿高兴就不用说了。对这孩子爱如掌上明珠。时间过得快,一晃儿就到了六岁。孩子倒是透着机灵,看见人家念书他就看,看见人家写信他也瞧。可有一桩,这孩子不会说话。大胡子可烦了,心想:命中没儿没女别强求,有了女儿是哑巴。

这年到了给孩子起名了,财胡子心想,女儿就女儿吧,哑巴就哑巴吧,只要我财大胡能有孩子,我永远不后悔 。于是就给孩子起了个名叫“不悔”!

这天,财大胡请人帮着算豆腐帐,这孩子不悔照例过来看个没完,财大胡急了,给这孩子一个嘴巴,啪!
“瞧什么呀?”

不悔一着急,张了嘴了:
“我瞧人家写字儿。”

大胡子一听;怪哉,怪哉,孩子说话了。 “嗯,好!你喜欢念书,我给你买书,送你上学去!”他 一高兴,帐也不算了,挑起两个豆腐桶就走。怎么?给孩子买书去了,他一下买了三本书,是《三字经》、《千字文》、《百家姓》。

欲知后事如何,请听下回分解

第二回  媚娘大闹燕山书院 敕勒川白教小不悔

书接上回,财大胡一高兴,帐也不算了,挑起两个豆腐桶就走。给孩子了三本书,顺带着就领财小迷去城西的燕山书院去上学。这燕山书院的老师姓敕,叫敕勒川。那位说了,百家姓里有姓敕的么?告诉你,这是当年皇上敕封的,后来子孙后代就姓敕了,信不信由你了……

再说这财大胡到燕山书院的门口,他就叫门,可又怕耽误做买卖,他一边吆喝,一边叫门:“豆腐……老师,豆腐……敕勒川老师……”


敕勒川一听:怎么,我成了豆腐老师了。开开门一看,是大胡子。“胡子,我短你的豆腐钱哪?”

财大胡满脸红光“不短,我送孩子上学来了。”敕勒川一看这小孩五官清秀,看样子还挺聪明,就很爱惜。可再细细,一看原来是个小女孩子,他笑着给大胡子道:“财掌柜的,我们……我们书院只收男孩子,不收女孩子的啊,你看这孩子都七八岁蓝,这男女授授不清的……你……你老财还是带回去吧!”

“敕勒川?你真的不收么?奶奶个熊,你今天要是不收下俺家的不悔,老娘我拆了你这个破书院!”敕勒川回过身来,见徐娘半老的媚娘,是怒目而视。“师妹!我……”他说的很轻,轻得只有他和媚娘才能听。“师妹!你还认识你这个师妹啊?当年我们从浮云山下山时,师父就让你这位大师兄好好照顾我们这帮师弟、师妹的,不错,不错,很不错,你照顾的真好!”媚娘可是个得理不饶人的主,他一拉不悔的小手,“孩子!走!咱们回家,他不是不让你上学么?回家娘教你去,不过,你要记好了你的这位伯伯,就是他不让你上的学。”

这一通骂,骂得敕勒川汗都下来了。别看这大胡子老实,可从他们俩的一通谈话中,他仿佛了解了点,就一把从媚娘手上抢下小不悔,往敕勒川前一送“老师!你别听那老娘们,她怎么会教孩子了,她要是会教孩子俺老财就会绣花了,这孩子呢,我明天让孩子妈做一身男孩子的衣裳,你呢就多费点心,辛苦!辛苦你蓝!这……这有二两银子,就算孩子这一年的学费吧!”敕勒川看看不收是不可能的了,就伸手刚想接过学费。媚娘道:“当家的!这二两银子的学费怎么够呢?人家缴二两,这先生是俺师哥,俺们家得缴四两。”

敕勒川把伸过去的手,又缩了回来,“老财!你看我和你家媚娘都是师兄妹,这学费就不用缴了,我知道你们一个做豆腐的家,弄俩个钱也不容易,我这儿呢,一个学生的家长,昨天刚送了我一块肉,你拿回去炖豆腐去吧!”

得,这敕勒川够倒霉的,学费一分没收到,还倒贴了一块猪肉。

欲知后事如何  请听下回分解!

TOP

第三回   敕勒川赐名财小迷   妩媚娘送女忆师哥

上回书说道,那西城燕山书院的先生敕勒川,学费没有收上,还倒贴了一块猪肉。他无可奈何收下了师妹的孩子不悔,收得进来就对媚娘和财大胡问到:“这孩子叫什么?”财大胡:“叫哑巴。”媚娘一把推开大胡子,“什么就叫哑巴啊!俺孩有名叫不悔!”敕勒川嘿嘿一笑,“不悔也只是个小名吧,我帮她起个大名好么?”这把个财大胡乐得屁癫屁癫的,“好耶!好耶!孩子快给老师磕头!”一把抓了个不悔的头,就往下摁。敕勒川看了一眼媚娘,“算了!算了!孩子小,以后再说吧!我看这孩子像她娘一样,长的一样娇小玲珑,很是迷人,说叫财小迷吧!”从此这哑巴就有了名字——财小迷。


一旁财大胡可高兴了,我叫财大胡,生了个女儿叫财小迷,这一大一小,还真合适,到底是先生啊,就是有学问。从此,每天这财大胡天不亮就起来卖豆腐,他的声音也比以前宏亮了许多,“豆腐……嫩豆腐……”

再说这媚娘,从此后,就天天打扮得个鲜光油亮地接送孩子上学。孩子到了学校,上课去了,他总是幽幽地站在后面,看着孩子,望着先生敕勒川。他们是师兄妹,他们俩一起和笑言二师哥在浮云山师从神马山人,他们仨一同上课,一同读周易,一同头捱着头看罗盘。长大后,二师兄笑言和大师兄敕勒川一同喜欢上了自己,他们俩叫劲,比文治,比武力,她媚娘都知道。

那一年,那个二师哥风流死鬼笑言,终于没有把持得住自己,在媚娘去后山洗澡时,躲藏树林的后面偷看,让大师兄敕勒川抓了去见师父。神马山人大怒之下,把笑言赶出了山门,并让笑言从此不准说他是自己的的弟子,也不准媚娘、敕勒川认这个师哥、弟。(所以,现在这笑言和他们就同在一茶舍,他也不敢认敕勒川师哥、媚娘师妹)

又一年后,媚娘、敕勒川学业有成,双双下山,媚娘含情脉脉本想这下一定能和大师哥举案齐眉白头携老了。可那里知道,这敕勒川在下山途中巧遇西岭雪儿,他们俩一见倾心,便就丢下媚娘,和西岭雪儿远走了他乡。


欲知后事如何  请听下回分解

TOP

第四回  财大胡山下救娇娘   财小迷燕山初上趟

书接上回,媚娘跟着敕勒川下山,敕勒川途遇西岭雪儿,就狠心地甩了媚娘,双双远走他乡。这弄媚娘是回山上不好,下山也不好。回山,没脸见师父神马山人,不回去,自己8岁就上山学艺,这下得山来,去哪儿?怎么生活,自己是一无所知。她一气、一急,就晕倒在了山下的路旁。

花开几朵,各表一枝。再说那财大胡,这天傍晚。刚从伊家店伊蝶家买了一袋“渺渺豆子”扛着往家走。过浮云下时,见一佳人晕倒在山下,财大胡救人心切,丢了豆子把媚娘背回了家。一到家,他请来了镇上的大夫月落无声,又是灌豆浆,又是灌药的,终于把媚娘给救了回来。

媚娘醒来后,是悲痛欲绝,她一恨敕勒川无情、二恨笑言无知,三恨这眼前的男人是又老又丑还长的一脸的络腮胡子,都看不到个嘴。可又想自己能去哪儿呢?这几年光就跟师父学八卦,看四象了,这生活是什么也不会啊。半个月后,她终于下定了决心,决心这一辈子就跟财大喝豆浆,买豆腐了。

从此,小小米脂镇上就又多了一道风景——到财大的豆腐店前,看豆腐西施媚娘豆腐。

书归正传,再表表这财小迷,敕勒川看到这财小迷活脱脱一美人坯子,就和媚娘小时候一个模样,在教学上就更加用心。可这财小迷才不买他的帐,第二天,敕勒川对小迷道:“小迷!今天我们头一本念《百家姓》好么?”财小迷:“好!”敕勒川:“你给我先上三趟,赵钱孙李,周吴郑王,冯陈褚魏,蒋沈韩杨,朱秦尤许,何吕施张去吧!”

财小迷摇了摇头。敕勒川:“那你就上两趟吧!”财小迷还是摇头。“那就上一趟吧。”财小迷还是摇头。“啊!你一趟也不上,那还学什么蓝?你还是回家去吧。”可他一抬眼看到媚娘在后面怒目而视,他又不敢真的让她回去。


欲知后事如何   请听下回分解

TOP

第五回  小神童上本百家姓  靓寒月难念三字经

江上一笼统,地上黑窟窿。
黄狗身上白,白狗身上肿。


上得场来先念打油诗一首。然后书归正传,这时财小迷弱弱地对敕勒川道:“先生!是您给上得太少了,多了我才念呢。”敕勒川一听;我教了这些年的书,还没遇到这样儿一开头就嫌少的呢。“少,好办。我给你上四趟。”“四趟我也不念。”“那就上半篇,八趟了!”“半篇我也不念。”“依你呢?”敕勒川有点纳闷儿。“您给我上一本,我才念。”“一本儿?回头你还得背哪?” 那时候念书就是念,背,打,念完了背,也不讲,背不上来就打。

敕勒川怕小孩儿不知道,还直给提醒。财小迷说:“背不上来,老师打我,我不埋怨。”“好,给你上一本儿!过来:赵钱孙李,周吴郑王……司徒司空,百家姓终。念去吧。”

财小迷拿着书本儿,回到自己书桌那儿,把书本儿往桌上一放,他不念(那时候小孩念书,上身得晃,这叫“忙其身,忘其累”。怎么呢?那时候念书不知道怎么讲,一个劲死背。念的时候。上身儿要不动,俩眼睛死盯着书,念着念着就听不见了。怎么?睡着了。)这小迷啊,她就是不念,她拿个手指头,蘸点水在桌子上写。先写赵、后写钱,就这么一个字一个字往下写。

旁边的小学生寒月一看,嗯?这家伙怎么不念呢?就偷偷叫他:“小迷,快念,背不下来,一会儿老师可打你。”

财小迷也不理他。这个寒月就叫那个小妹,“哎!小妹,你瞧,他也不念。”“哎!帅哥哥,你瞧,他不念。”

这个寒月一直就爱看个新鲜的主,他就这个叫那个瞧,那个叫这个看。不一会儿,书房里六十多学生,全不念了,都瞧财小迷一个人儿了。敕勒川正在那儿看《诗经》,看着看着,一听书房里鸦雀无声,抬头一看:怎么?全不念了!好,不管你们念不念,到时候背书,背不下来,就打。过了一会儿,小学生们还在瞧财小迷,敕勒川把戒尺往桌上一拍:“背书!”

小孩儿们吓了一跳,背什么,一句还没念会哪。敕勒川不管,就叫道:“寒月,过来背书。”

这寒月已经念《三字经》了。就上了三行。是:“人之初,性本善,性相近,习相远,苟不教,性乃迁。”他呀,净顾了看财小迷了,就记住头两句,往下全忘了。他想了个主意:书不合上,就放在老师面前,露着他念的那个地方,背不下来,好偷着回头看。哪知道,他一转身,敕勒川就把书给合上了。他还不知道哪,就背:“人之初,性本善,翻过去,看不见。”“往下背。”“翻过去,看不见,不能背,没有念。”

他这儿找辙来了。

敕勒川这个气呀:“去!跪那儿念去!”寒月跪那儿还在“苟不教,性乃迁……”


早干吗来着?

欲知后事如何  请听下回分解!

TOP

人不在多,有帖就行。水不在深,能灌则灵。依依家园,注众心情。音画依依强,摄影有小兵。打油有野樵,灌水小迷精。男女共奋进,一家亲。无不良之糜音,有诗文共精品。你窗前听雨,我闲庭柳影。半江云:今天还行?

TOP
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