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費論壇 繁體 | 簡體
Sclub交友聊天~加入聊天室當版主
分享
返回列表 发帖

网上看来的故事

1、蛇报仇王小文(化名)是村庄上的一个男子,已经28岁了,还没有娶老婆。这一天,王小文上山玩,他走到半山腰,遇到了一条小蛇。王小文搬起石头,将小蛇砸死了。
深夜时分,王小文正在家里睡觉。忽然听到敲门声。王小文起床打开门,发现门口站着一群漂亮女子。一个穿红色衣服的漂亮女子对王小文说,你是王小文吧?你今天有没有在山上打死一条小蛇?王小文说,我就是王小文,今天我在山上打死了一条小蛇,不知道你们问这些干什么?穿红色衣服的漂亮女子对王小文说,你承认打死了那条小蛇,今天你就要倒霉了。王小文说,到底是怎么回事?我怎么越听越糊涂了。
穿红色衣服的漂亮女子说,实话告诉你,那条小蛇是我的孩子,这些漂亮女子都是我的好姐妹,今天我们是来找你报仇的。王小文说,你们这些女子真的是不自量力,我一个男人怎么会怕你们这些女人。王小文的话音刚落,漂亮女子们纷纷变成了大蛇。王小文吓坏了,大声呼救。大蛇们见王小文呼救,嘴里喷出黑烟。王小文闻到黑烟后昏迷了。等他醒来的时候,发现自己在一个山洞里,那些漂亮女子都站在山洞里。王小文想站起来,但是浑身无力。那个穿红色衣服的漂亮女子说,你会饿死在山洞里,等你饿死了,我将你的尸体扔到山谷里喂狼。
几天后,王小文真的饿死了。

话说这响水村地处陕北大山里,虽物产丰富,但地势偏僻,交通不便,是一穷村。因取水需翻过一座大山,村里人遂用毛驴驼水,牲口上的铃铛叮当作响,响水二字得名于此。又因交通不便再加上穷困异常,素有好女不嫁响水男的歌谣,所以村里男性婚配比例低,光棍成群,又称“光棍村”。

柳叶是响水村里张老头的遗孀,眉如弯月,眼似星辰,十分俊俏。据说是张老头从山外买来的,水嫩娇滴,村里男人都嫉妒张老头快五十的人了,居然还有这等好福气!就在大家都脑补着张老头夜夜春风时,不到一个月,张老头却两腿一蹬,去了,此后柳叶变成了寡妇。

柳叶长得漂亮,尽管新丧寡居,但不影响男子们每日在其家门口东张西望,倍献殷勤,送土豆送白面的更是络绎不绝,大伙都想着能突出重围接棒张老头娶了这个俏丽寡妇。
一日,柳叶来到王屠户家里,讨要新鲜羊血;王屠户吃了一惊,赶紧连连请柳叶上座,说等会要现宰一只黑山羊,很快,王屠户将柳叶给的一个大盆满满装满了羊血,柳叶冲他抿嘴笑笑就走了。此后,隔三差五寡妇柳叶就会来王屠户家里拿现宰牲口的新鲜血液,一次,他忍不住问道“那么多血拿来干嘛?吃也吃不完啊”寡妇只淡淡一句“另作他用”。

村里一日比一日干旱,人们都不禁担忧着今年地里的收成几何,不得不到山外取水浇灌庄稼,可赖以为生的水源地也开始渐渐缩小,出水量一日比一日寡少,焦虑在村里蔓延。

这日,一位风尘仆仆的跛脚老人来到王屠户门口,讨要一碗水,王屠户看这跛脚老人虽然衣衫褴褛、但是气度不凡,一看就是多日水米不进导致嘴唇脱皮,但却依旧有礼有节。王屠户遂将为数不多的水倒了一瓢给这个老人,还递给其几个煮熟的土豆。老人感谢后,拿着土豆就着冷水吃了起来,老人喝了一口水后猛一吐出、眼睛瞪的老大问道“这水打哪里来的?”

王屠户一阵不心疼道,今年天干,这水可金贵了,你怎能随口就吐了?这干旱异常的天气,这么多年自己从来没有遇到过,赖以生存的水源日益稀少,现在能保证每家每户吃喝用水都比较困难,你还不知好歹,随口就吐掉了!

老人听后不予理睬,转身出门朝村里看了看,然后掐指默默念算,大吃一惊,转头对王屠户道“我刚喝了一口这水,感觉有一股阴燥血恶之气,我乃天师道无尘真人第九代弟子,通晓符、咒、灵图、降妖、摄魂之术,刚刚观测方位辨邪气,看到村东南方向山那边有阵阵黑气,请问水源是否在此处?”

王屠户吃了一惊,普通一下跪在老道面前“还请真人救救我们村!”“这水里透着阵阵阴燥之气,且有淡淡血腥之味,是蜈蚣的味道,普通人尝不出,可我们修道之人一闻就知道,敢为村里可有嗜血之人或者用血比较多的地方?”王屠户想起寡妇柳叶隔三差五来接现宰牲口之血,惊吓连连赶紧将此事告诉老道,老道摸着胡子道“无妨,此妖孽尚未成气候,一定替天行道,收了此精,你赶紧将你宰杀牲口的屠刀拿来,今晚子时随我一并前往水源地等候”。

入夜,圆月高高挂在漆黑的夜空里,果不其然,远远的看到寡妇柳叶来到水源地,慢慢脱下外衣,曼妙的身体却摇身一变化为一条约一人长的蜈蚣,血红色的蜈蚣爬进了水源地,慢慢的升起一团黑气,老道“这蜈蚣有几百年道行,以鲜血练法,再到这灵气最重的地方吸收灵气精进更替,道行日进千里,这水源的灵气快被它吸收完了,不能再等了。”


老道遂跳到水源地和蜈蚣精斗法,今是月圆十五,是妖气最重煞气最强之时,蜈蚣精法力比平时高一倍有余,厉害非凡,而老道前阵子收妖受伤未愈,且腿脚尚不方便,斗法三百回合后,老道渐渐处于下风,身上全被蜈蚣精的足脚抓的伤痕累累,口吐鲜血...蜈蚣精呵呵妖笑,人头蜈蚣身,挥舞着几百条足脚眼露凶光朝老道袭去,突然,蜈蚣精一阵惨叫,原来是王屠户用杀猪刀朝其后背捅了一刀,杀猪刀这几年宰牛杀羊起码有几万头,煞气颇重,鬼神敬之,这时老道抓紧机会默念咒语用尽全身法力朝蜈蚣精一剑刺去,然后一拍灵符,大声念咒,引三昧真火焚烧蜈蚣精。

响水村慢慢恢复了往日的宁静,水源也逐渐丰富起来,之后,村里合计开山砸路,交通便利后,响水村渐渐富裕起来,村子里外嫁的姑娘减少,嫁进来的媳妇也多了,响水村不仅摘掉了“光棍村”的帽子,还成为远近闻名的世外桃源。

TOP

中国古代封建社会,信奉“君权神授”的迷信思想,讲究“君为臣纲”的等级观念,形成“君临天下”的制度基石,也就是所谓的“王道”,从本质上说就是,假借“天道”的名声,遵从“孔孟之道”的规则,施行“霸道”的统治。

皇帝万众敬仰,身份尊贵无比,权力至高无上,因此需要独一无二的标志来象征,于是,“传国玉玺(xǐ)”应运而生。

那么问题来了,“传国玉玺”来源于何物?问世于哪朝?刻了什么字?为什么残缺?又去向何方?


▲后世推测“传国玉玺”        印文

一、曲折离奇的来历

据说,“传国玉玺”来源于价值连城的稀世美玉—“和氏璧”。“和氏璧”与“随侯珠”并称为“春秋二宝”,因此衍生出了“隋珠和璧”“珠联璧合”两个成语,用来形容无价之宝。

相传,春秋时期,随国君主随侯外出途中看见一条蛇负伤,随侯心生怜悯,便命令人给药医治。后来蛇痊愈,深夜来到随王宫,说道:“我本是龙王之子,感谢你的救命之恩,特来报答。”

说完,吐出一颗光华夺目的夜明珠,世人便将这颗来历玄幻的灵蛇之珠称为“随侯珠”。


▲夜明珠

若论起来历,“和氏璧”更为离奇曲折。最早见于《韩非子》,春秋时楚国农夫卞和在荆山脚下砍柴,看见一只凤凰栖落于山中的青石板上,古有谚语“凤凰不落无宝之地”,因此,卞和断定此处必有宝物,果然发现一块璞玉。

卞和将这块璞玉进献给楚厉王,然而,经过宫廷玉工的辨认,判定为石头,卞和因欺君之罪被砍去左足。

楚武王即位后,卞和又来进献,然而,再次经过宫廷玉工的辨认,仍然判定为石头,卞和又因欺君之罪被砍去右足。

楚文王即位后,听说卞和抱着璞玉在荆山之下痛哭三天三夜,以致泣泪如血,十分好奇的派人询问:“天下之大,受砍足刑罚的人多不胜数,为何独独你如此悲伤?”

卞和如实回道:“我并不是因为受砍足刑罚而悲伤,而是因为罕见之宝被埋没、忠君之民被冤枉而悲伤啊!”

楚文王听后感慨万千,命人剖开璞玉,果然大开眼界,是一块温润无暇的精美白壁。

楚武王十分高兴,舍不得雕琢成器具,便悉心珍藏起来。为了奖赏卞和的忠诚勇敢,将其命名为“和氏璧”。


▲璞玉

过了400多年,楚国令尹(文官最高职位)兼上柱国(武将最高职位)昭阳,率兵攻打越国,并杀死其国君,而后率兵攻打魏国,战绩辉煌,震慑天下。

楚威王为了表彰他的功勋,将“和氏璧”赐给了他。

一天,昭阳宴饮宾客,拿出“和氏璧”观赏助兴,不料众人散去后,“和氏璧”不翼而飞。


▲电视剧《大秦帝国》剧照(昭阳)

二、完璧归赵

又过了50余年,“和氏璧”突然在赵国的都城邯郸出现,然后有人将它献给了赵王。消息很快传遍天下,各国君主虎视眈眈,想要夺取宝物。

秦王最先出招,派遣使者给赵王送去书信,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“和氏璧”。

赵王不信这等好事,但又不敢拒绝秦王,毕竟秦国要比赵国强大许多。

左右为难的时候,蔺相如自请带着“和氏璧”出使秦国,并承诺:拿下城池,壁归秦国,拿不下城池,壁还赵国。

果然不出所料,秦王拿到“和氏璧”绝口不提十五座城池之事,蔺相如急中生智,说道:“大王,壁上有一处瑕疵,请让我指给您看!”

接着,蔺相如高举“和氏璧”退了几步,摆好撞柱的架势,要挟秦王割划城池,并要求秦王斋戒五日,然后设置仪式郑重交接。


▲相如,这可万万使不得~

秦王一来,怕摔坏了“和氏璧”,二来,两军交战尚且不斩来使,如今赵国使臣应邀前来献宝,天下皆知,倘若人死壁亡,秦国今后如何立足,搞不好引发众怒群起而攻之。

他实在无奈,只好暂时答应。蔺相如怕秦王还会耍诈,于是,命令随从乔装打扮,抄小路将“和氏璧”秘密送回赵国。

秦王虽然想要“和氏璧”,但只想巧取豪夺, 并不想割地交换,正好将计就计,不了了之了。蔺相如幸不辱命,将“和氏璧”送回赵国,自己也平安返回赵国,晋升上大夫,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典故—“完璧归赵”。

又过了60余年,秦始皇统一天下,将各国的宝物全都收集到咸阳宫,自然其中包括“和氏璧”,也算替老祖宗出了一口气。

“和氏璧”从此在历史记载中消失,后世推测被雕琢成“传国玉玺”。


▲电视剧《大秦帝国》剧照(蔺相如)

三、轰动天下的问世

秦始皇实力演绎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,认为自己功劳超过三皇五帝,于是,首创“皇帝”这一称号,规定只有他可以自称“朕”(在此之前人人都可以自称“朕”),命人雕刻印信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。

此后,历朝历代皆以此印信作为正统皇帝的证凭,因此被称为“传国玉玺”。

“传国玉玺”正面刻有丞相李斯亲笔手书的八字小篆:“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”,意思是:既然顺应天命做了皇帝,就要永世长存千秋万代。

可以看出这是意气风发的希冀,也是不切实际的恭维。


▲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

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,奠定了其后2000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,却是为他人作嫁衣裳,满打满算仅仅维持了15个年头。

农民起义揭竿而起,秦朝二世而亡,“传国玉玺”归于汉朝。

四、女人造成的残缺

西汉末年王莽篡权,向自己的姑母太皇太后王政君逼要“传国玉玺”,王政君愤怒的将“传国玉玺”扔在地上,导致一角崩碎,后来用黄金镶嵌。

东汉末年曹丕迫使献帝禅让,建立魏朝,向自己的姐姐皇后曹节逼要“传国玉玺”,曹节也愤怒的将“传国玉玺”扔在地上。

曹丕得手后,命人在“传国玉玺”的侧面加刻七字隶书:“大魏受汉传国玺”,希望摆脱乱臣贼子的罪名,反倒是显得欲盖弥彰。

风水轮流转,几十年后,司马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,逼迫魏元帝禅位,建立晋朝,夺取“传国玉玺”。


▲电视剧《三国机密》剧照(曹节)

五、不明下落的去向

辗转南北朝,“传国玉玺”落于后赵手中,后赵的皇帝姓“石”,命人在“传国玉玺”的侧面又加刻四字:“天命石氏”。

杨坚一统华夏,“传国玉玺”归于隋朝,炀帝被杀,萧皇后携带皇孙及“传国玉玺”逃去突厥。

随后,李世民命大军讨伐突厥,“传国玉玺”归于唐朝。

历经五代十国,被后唐占有,国破家亡之时,末帝李从珂怀抱“传国玉玺”从玄武楼一跃而下,葬身火海,“传国玉玺”从此失踪。

宋、元、明、清时期,所用的玉玺都是新制而成,但历代皇帝从未放弃过对“传国玉玺”的追寻,再现于世的消息也是此起彼伏,最终都被证实为赝品。

时至今日,“传国玉玺”仍然下落不明。


▲清朝玉玺印文

TOP

发上等愿,结中等缘,享下等福;
择高处立,寻平处住,向宽处行。

TOP

返回列表